叶光明《反犹主义的根源》
罗马天主教历史学家费兰尼(Michael Flannery)在他撰写《犹太人的痛苦》(The Anguish of the Jews)一书中,对过往2,300年来持续不断的反犹主义作出了一个既简略又真实的总结。他说:”反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长和最深远的仇恨。其它仇恨的严重程度或许在某一历史时刻超越了它,但这些仇恨到头来已不复存在,或正逐渐掉进历史的废物箱。有甚么仇恨能持续23个世纪?为什么经过六百万人的种族灭绝行动后,这种仇恨竟然仍然存在,并且拥有继续发展下去的潜质?这种历史现象实在令人大惑不解。这种绵延不断的仇恨和压迫是怎样来的?有谁应当为此负上责任?”
作者费兰尼提出了他自己对反犹主义的理解。他的结语很有启发性,但按我个人的意见,他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解释。多年来,我曾听过不少对反犹主义不同的理解,分别从神学、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加以分析,但没有一个能抓到问题的关键。
1946年(以色列复国前两年),我和我的第一位希伯来文老师石嘉(Zion Segal)讨论这个问题。他是新成立的希伯来大学的秘书。石嘉相信反犹主义的问题基本上是社会学方面的,犹太人是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与寄居的外邦国家的文化并不协调;他认为一旦犹太人拥有自己的国家,反犹主义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对他的意见,我作出这样的响应:「倘若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反犹主义的根源,那么,从以色列复国到彻底解决反犹主义这问题,肯定还有漫漫长路。我的想法是:反犹主义的根源是属灵的,倘若这看法正确,犹太人复国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提供了一个聚焦点,使问题更为严重。」
我说这番话到现在已差不多50年了,很遗憾,历史证实我的看法是对的。以色列复国,只是提供了一个「政治上正确」的字眼──「反锡安主义」取代了昔日的「反犹主义」。犹太人复国后,倘若有任何改变,那便是对神选民的仇恨更加增强。
虽然我正确地指出反犹主义的根源原是属灵的,但一直以来,我并不觉得自己已找到问题的所在。最近我不经意地从圣经中得着两次连续的亮光,令我相信可以追溯反犹主义的根源。有一次当我在耶路撒冷教会讲道时,我没预期听见自己说出这句话:「反犹主义可以以一个字总结──弥赛亚!」那一刻,我才明白到从一开始,反犹主义的源头就是撒但,牠知道弥赛亚将要战胜牠,而弥赛亚是借着神的选民而来的。从以色列成为国族开始,撒但一直不停地努力做两件事:引诱他们拜偶像;这计谋若失败,便全然毁灭这国这民。
历史上记录了撒但几次企图毁灭以色列国。在埃及,法老下令杀害他们全部男婴。如果这命令真的彻底执行,这民族便会被歼灭。后来,波斯帝国的哈曼差点儿执行法令,歼灭帝国内所有犹太人,即当时世界上所有犹太人。主前第二世纪,叙利亚的独裁者安提亚古.以法彼尼斯(Antioch Epiphanes)企图逼使犹太人放弃独特的文化信仰,融入希腊帝国的拜偶像文化。后因马加比人勇敢顽抗,他的图谋终不能得逞。一个半世纪后,耶稣终于在犹大地出生,成为神所预备的弥赛亚。
借着在十字架上成为祭牲,耶稣成就了祂降生的目的:作为以色列和万国的代表,祂为我们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除去撒但对我们一切的控诉。借着十字架,祂使撒但遭受完全、永恒、不可改变的挫败。不过,这挫败的全面体现还要待耶稣再来时才实现。撒但比许多神的仆人更留意圣经的预言;耶稣再来前,撒但知道牠仍然可以自由地继续牠的罪恶活动,作「这世界的神」。(林后4:4)
有一件事比任何事情令撒但更恐惧万分,牠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尽各种方法去敌挡这件事:耶稣将会带着权柄和能力,满有荣耀地再来,在地上建立祂的国度,从地上驱逐撒但。
主耶稣在有关耶路撒冷的预言中,指出祂再来之前有两件事必然发生。在马太福音24:14,祂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在祂将完结地上的职事时,耶稣给祂门徒明确的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耶稣从来没有撤销这命令,直到今日这命令仍然有效。祂不会再来,直到祂的门徒完成这使命。因此,撒但在牠能力范围内,会竭尽办法阻挠教会完成主的使命。教会拖延愈久,撒但保留牠的领域也愈久。
耶稣将传递天国福音的使命交付门徒之前,对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说:「看哪,你们的家(圣殿)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23:38-39)撒迦利亚书12:10预言主必预备祂子民的心,迎见他们的弥赛亚:「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这里主自己以第一身来说话,祂说:「就是他们所扎的。」
圣灵将以超自然的方式开启犹太人的心,使他们看出耶稣就是弥赛亚;犹太人会因曾拒绝主并钉祂在十架上痛悔万分。请留意:这预言是关乎「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这件事发生之先,犹太人必先归回应许之地和耶路撒冷。否则,撒但被彻底打败的时候还未来到。
耶稣再来前必先成就的另一件事,就是犹太人在应许地和耶路撒冷,心田预备好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耶稣第一次藉犹太人而来是历史的事实,祂再来的时候,也会先临到犹太人中间。
这次圣灵的开启,使我对因以色列所引发的世界性动荡和骚乱有全然崭新的理解。为什么处于地中海东岸、人口只得五百万、面积仅仅相等于威尔斯或新罕布什尔州的以色列国,却成为世界传媒、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聚焦点?
我对约珥书3:1-2也有了崭新的理解:在末后的日子,神会按列国如何对待回归应许地的以色列的态度来审判他们。「到那日,我使犹太和耶路撒冷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我要聚集万民,带他们下到约沙法谷,在那里施行审判;因为他们将我的百姓,就是我的产业以色列,分散在列国中,又分取我的地土。」
这些启示的含意既深远又使人颤栗不已。我们对耶稣再来的态度究竟如何?我们是否关心将福音传遍整个世界?我们对犹太人在应许地上重建家园是否关注?倘若我们对福音遍传世界漠不关心,表明我们对耶稣再来同样漠不关心。
不少基督徒会把要将福音遍传世界的迫切性挂在嘴边,却对以色列的回归和复兴不闻不问,心灵里也没有任何洞见。这两件事都是圣经预言的主题,也是主耶稣自己宣讲的话语。
以色列回归和复兴这件事,超越神学的探讨或理性上的理解。这是属灵的事。反对以色列回归复兴的灵,就是反对耶稣再来的灵。虽然它可能穿戴上不同的面具伪装,它始终是撒但自己的灵。
面对这些清清楚楚的圣经课题,我们要问自己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我是否真诚地委身于以合法方式支持福音遍传这使命,支持以色列在自己国土上重建家园?我们的答案,会将我们内心对主耶稣再来的态度显露出来。
叶光明牧师
一九一五年叶光明(Derek Prince)出生在印度班葛一个英国血统的基督徒军人的家庭。自小成绩优秀,十几岁开始对哲学感兴趣,经常提出「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等问题。剑桥大学学生生涯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止。之后他志愿加入医疗部队。
有一次为了读书他顺便买了一本黑皮圣经。虽然是圣公会的基督徒,但是他认为宗教终究是宗教,在读圣经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内心的挣扎。一九四一年之后他得出了以下的结论「耶稣基督活着」、「圣经是真实的、是最适合今天的读物」。圣经话语深深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祷告和与神交通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大战即将结束之时,叶光明被派遣到当时还在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的部队。时隔二○○○年,在那个地方他看到犹太人回归到神赐给其祖先的应许之地。亲眼看到的光景加强了他对圣经上预言的确信。耶路撒冷的复兴成为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焦点。
在耶路撒冷,他遇到了经营孤儿院的丹麦女性吕底亚。吕底亚并确信神的带领,于一九四六年与他结婚。突然间他变成了八个孤儿的父亲。在耶路撒冷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叶光明深深感受和钦佩犹太人对神的忍耐及忠诚,以及无论困难再大、顽强生存的民族性。
一九五八年在肯尼亚担任校长的叶光明被神呼召作为圣经教师开始训练人。刚好六十年代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复兴,很多人得救。教会经历根基被刷新的时期。在哲学领域成名的叶光明编写的信仰基础系列丛书以及圣经学习教材,成为众多得救人的灵粮。在他一生中撰写了五十多本信仰书和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一九六九年开始更多门徒训练课程,一九七九年开始从事广播事业。积极宣教事奉。作为圣经教师而众所周知的叶光明,专心在神所托付给他的旨意当中:
“我们对犹太人背负很多的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信仰的祖先,没有先知,没有使徒,没有圣经,没有救主(mimi注:这里Derek Prince的意思仅指所有这些概念的产生,起源于神对犹太人的拣选,当然我们知道,神权柄和救恩的绝对性,是不受任何制约的)。我的人生的最大财产就是圣经。为这我要感谢他们。”一生持守这一原则的叶光明,唤醒了真正理解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成为祷告的手和祝福的手。他们这样的活动、属灵的支持,可以说是为朋友舍命。叶光明赞同「为和平搭桥」(Bridges for Peace)的活动,被任命为理事。
二○○三年九月廿九日,在耶路撒冷众多人的祷告中,八十八岁的叶光明被主接回天家。「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使徒行传二十章24节)就像保罗所说的那样,叶光明为神奉献了他的一生。
叶光明(英语:Peter Derek Vaughan Prince,1915年-2003年)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圣经》教师,他每天用各种语言,包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克罗地亚语、俄语、马达加斯加语、汤加语、萨摩亚语以及汉语的四种方言,通过广播节目向全世界半数人口讲道。或许他的最著名之处是他关于魔鬼和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教训。众所周知,他属于五旬节派信徒,不过他的教导显然是非宗派性的,他的事工则是世界性的。叶光明事工的著名口号是“Reaching the unreached and teaching the untaught”。
目录
1 早年
2 婚姻与事工的成长
3 教训
4 魔鬼与赶鬼
5 基督教锡安主义
6 参考文献
7 传记
8 外部链接
早年
叶光明出生于印度,父母都是英国人。他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接受教育。他是一位希腊语和拉丁语学者,尽管他在剑桥就读哲学,特别在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指导下专攻逻辑学。 在这期间他在爱尔兰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生下了一名私生子。 受到副校长查尔斯·雷文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叶光明拒绝入伍,而是加入救护队伍。”当被派往斯卡波罗(Scarborough)训练期间,经历了与耶稣基督的相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军服役期间,开始学习《圣经》,经历了生命的改变。他对这相遇作出两个结论:第一,耶稣基督是活的;第二,圣经是真实、相互关联、与时俱进的书。这些结论改变了他整个生命的进程,自此以后,他就专注于学习和教导《圣经》。[1]”此后他被安置到北非,服务于埃及、苏丹和巴勒斯坦。
婚姻与事工的成长
在巴勒斯坦服务期间,叶光明遇到一位在拉马拉开办孤儿院的丹麦妇女莉迪亚(Lydia Christensen),她收养了8位女孩(其中6人是犹太人)。 尽管莉迪亚比叶光明年长25岁,在神的带领下他们还是结婚了。叶光明强烈支持以色列复国,他认为这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战争爆发后,他和最后一班英国护卫队一起离开了耶路撒冷回到英国。
在英国,叶光明利用伦敦海德公园的演说者之角,号召人们加入他领导的位于诺丁山的一个五旬节派教会。1957年,他和莉迪亚移居到肯尼亚,在那里他成为一名校长,并收养一名肯尼亚婴儿。”在这期间他声称自己已经使2人从死亡复活。”
1962年, 叶光明夫妇移居到加拿大,又从那里到明尼阿波利斯牧养Peoples Church,成为美国公民。后来他们移居西雅图,和在加拿大相识的James A Watt一同在 Broadway Tabernacle 服务。在这期间叶光明通过查读圣经录音带广为人知。此后又先后服务于芝加哥的Faith Tabernacle和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的Good News Church。
教训
叶光明的主要恩赐是用简明的方式教导及解释圣经。 他的非宗派、非派别的方式使他的教导同样贴切 , 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背景的人都有帮助。
他每天的广播“成功人生之秘诀”影响了半个世界的人,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汉语、克罗地亚人语、马达加 斯加语、蒙古语、俄语、萨摩亚语、西班牙语、汤加语。 他写了50多本书,录制了500 多个声音的和 160多个影像的教学磁带,其中有很多都被翻译成 60 多个语言出版。
魔鬼与赶鬼
作为一名灵恩派信徒,叶光明相信灵界的力量在世界运行,“是魔鬼邪灵的侵扰导致了疾病和心理问题”。在西雅图时,他被请求为一位妇女驱魔,他开始相信魔鬼会攻击基督徒。这与五旬节派通常的观点,即魔鬼只能够侵袭非基督徒不相一致。叶光明相信可以运用上帝的力量来击败魔鬼。
基督教锡安主义
参见:基督教锡安主义
叶光明还相信以色列复国应验了圣经预言,他认为大英帝国的崩溃是由于1948年英国支持以色列不力而导致。他认为伊斯兰教是被魔鬼所激动的;他在去世前不久还说到,他担心英国可能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