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 訪問及撰文

鄧美美

拓展聯繫

「屬靈領袖不單是自己行在神的計劃中,也把別人帶進神的計劃中。」

這句出自《徹底翻身的旅程》的話,正是作者陳傳華牧師(John)處身不同場域中,由衷體會並致力踐行的信念。

毋忘的約定

從小學至中學就讀天主教男校,切身感受神父們的關愛與委身,但他始終沒有建立起委身跟從上主的關係。直到中五隨同學參加包樂佈道會,決志跟隨生命之主,並開始返教會,在牧養栽培下,日漸成長。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畢業之時適值九七將至,移民潮下,雖然不少人才外流,但也為年輕一代締造了發展空間。數年間,John取得會計師及財務分析師方面多項專業資格,豐富知識與經驗兼具,工作發展相當順遂。

置身盛世繁華,要入世而不屬世,豈是易事!但大學時代一次震攝心靈的團契見證,讓他涉足這花花世界以先,確立心志:「那位分享見證律師的叮嚀,對我影響深遠。他提到職場上充斥各樣詭詐,有太多人都輸給世界,上主需要我們在職場上見證祂,並邀請我們這樣行。

然後,他接續說:『假若有一天,上主要你全時間服侍,你願意嗎?』這顯然是個獻身的呼召,當時的我,掙扎良久,但若然是出於上主,怎能推卻?於是,我禱告說:『求祢保守我,教我不要輸給世界,讓別人都知道祢的真實,比世界、繁華更吸引。當祢甚麼時候呼召我,我就甚麼時候離開。』」

闖蕩商界的歲月,John沒有遺忘這見證神的約定,一直投入工作也委身教會的牧養服侍,並引領了不少同事、朋友和家人歸主,使他確切深信並經歷到無論在家庭裏、在職場上,是可以守住誡命,做好見證:「會偏離嗎?會!一旦不小心,一旦覺得這樣做會易一點,一旦不願多想,就會了!當別人做的,你不做;當別人擦鞋,你不擦,你就要格外勤力工作,或許會辛苦些,要用更多時間方見成果,但最重要是能夠按上主心意待人處事,而非賺到多少錢。祂一直在不同場域中,每日的工作也可以是敬拜。」

12年後,時候到了。

連場的考驗

2005年初,事業正振翅騰飛的John已是公司大中華地區的負責人,在禱告中驀然聽見了呼喚:「你可記得當年那獻身呼召的禱告?還願意嗎?」

當時公司的行政總裁上司是位基督徒,在職場上很成功,熱心事奉,更容讓John在公司裏做許多福音工作:「我曾問他:『你還有甚麼不滿足呢?』他答道:『John,我甚麼都有,唯有一件事始終放不下,心不滿足,是大學時候上主對我的呼召,我沒有完成。』這句說話,在我心內不斷激盪。

不久之後,他患上胰臟癌,數個月就離開了。雖然他離開前表示希望由我來接棒,但得悉我決定回應呼召後,仍舊體恤。當下,我的眼淚都止不住,很捨不得他。」事實上,在回應呼召的路途上,教John最難割捨與糾結的,是一份份來自家庭與工作的情誼、責任與寄望。2008年,當John就讀MDiv三年級,噩耗突如其來,哥哥罹患癌症:「很快就走了,遺下三個孩子,最小的只有一歲多!」需要分擔照顧與育養責任之時,又遭逢金融海嘯的打擊,一度令John認真思索是否要「重出江湖」:

「當時經常跟楊醫(楊錫鏘牧師)默想,和太太傾談了很多,也有許多弟兄姊妹禱告支持,最終還是決定畢業後回到教會事奉。」今天,哥哥的孩子們已陸續長成,最大的已工作;而John的太太在工作上漸受賞識,補足了往日家庭收入的缺口:「經歷這事,我學會了一切並非自己能夠計算,祂想我學會倚靠祂更多。」

加深自我認識,進深與主結連,是天路的歷程,是靈命的成長,也是John多年牧養經驗裏最珍視卻又常感不足的地方:「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把耶穌當作觀音;有些人返教會,說:『真好,你就教好我的仔女吧!』可知道,父母要先成長,仔女才會成長,教會不應被視為品格轉換的場所。

惟從神那裏建立出來的生命,被祂改變,才是長遠,而這就是靈命塑造。信主決志,作主門徒,即表示祂是你的神,你去跟祂那一套,不再跟自己一套。」本著信念,推動他就讀MDiv期間,已在教會以門徒訓練模式牧養,並驅使他完成MDiv課程後,前赴美國福樂神學院攻讀教牧學博士,主修讀靈命塑造及門徒成長與教牧輔導。

生命的基石

堂會牧養工作以外,John目前仍是一家藍籌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全因當年由他與團隊一手一腳籌備上市,藉此可繼續與職場保持連繫,對職場牧養甚有幫助。自今學年起,John協助學院新開辦的教牧學博士(DMin)課程擔任客座教授,負責執教「反思與成長、協作與領導」這必修科,並計劃開設“Spiritual Formation and Discipleship”(靈命塑造與門徒訓練)及“Spiritual Leadership”(屬靈領導)兩科:「我覺得DMin的重要性,是把所學的聖經與神學知識,好好運用,付諸踐行。

一切無法實踐出來的道理,只會變成了空話和假話。可惜,如今最大問題是太多人 talk the walk,甚至talk the talk。但作主的門徒和leadership最重要是walk the talk,沒有踐行就很易被質疑。如雅各書一26所言,那都是虛的,毫無價值。」

這些年來,John曾與數以百計的牧者交流牧會經驗與心得,讓他更深了解箇中掙扎:「不少牧者或領袖,不是不勤力,不是不為主,而是搞亂了自己的召命。搞亂的原因很多,或來自比較,渴想成為心目中某個人的模樣;或出於回應需求,或出於壓力與恐懼,導致目標錯置。」因此,他衷心寄語同學們:「你所做的一切,流露你的生命本相。

因此,冀望你們在這裏學習,能夠找回自己的所是,包括你的性情、特性與召命,然後認清上主在今天教會和社會裏,需要身在其中的你如何參與,活出並發揮祂給你的位分。至於整體教會使命這幅大圖畫,即今天如何以一個群體去踐行,是我們需要有,需要逐步看見,這無關乎人數問題,而是生命的問題。」

行在召命之中,邁向成聖之旅,對John而言,不僅是DMin課程的基石,更是每位立志成為上主門徒的生命根本。真誠面對,坐言起行,如此生命可以跨越場域,可以穿越黑暗,對今天的我們尤其重要,亦彌足珍貴。

返回院訊目錄^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