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生命研究中心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

这句「万能Key」,多年来都是不同教会、机构提醒大家网络世界的危机,要小心使用互联网的绝顶金句。

因为这金句够百搭,易解易用,既不会得罪人,又可以将讯息带出。但在应用时,若沦为禁止人上网的「教条」,未免将圣经过于简化。

我们有没有想过,当甚麽都只是「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实际上甚麽才是有益处和造就人?信徒使用互联网,有没有更多更好的信仰参考根据?

有释经书形容由「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和合本》)作开始的哥林多前书十章23节至十一章1节为一个小段落,其重点在于「基督徒在不牵涉道德问题的事情上享有实质的自由,但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先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

如此推演下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果有肢体因为你打机受伤害,你就应为不绊倒人的缘故停止;同理,如果有人因为你在WhatsApp的言论太快太多跟不上而感到受忽略,你也应该因别人的缘故而改变你的使用习惯。十章31节更将日常生活与荣耀神挂鈎,彷彿是解说的「绝招」似的:总之你认为你的生活(例如使用手机的习惯)能荣耀神就可以了。

于是,教会肢体认为以WhatsApp讨论事奉而「绊倒人」是没有问题的,但青年人讨论手机游戏、互相借用角色因不是荣耀神,只要有导师提出意见,纪律较严的教会会要求解散群组。这种「当有人提出问题,就须要因着『不绊倒』他人而改变」的想法,一不小心就成为操控他人的理由,而最后的指向亦是空洞的。

「凡事都可行」的经文原本指向信仰中给予我们的是实质自由,但实际应用不当时,却沦为更大的限制,令人婉惜。青少年人亦难以从圣经中找到甚麽亮光去处理互联网的世界。

为此,我们尝试透过圣经来学习如何,小心使用互联网的讯息。以下例子只作分享,我们相信有更好的经文可以配搭应用,令肢体在使用互联网时成为更合乎上帝教导的信徒群体。

雅各书一章19-20节:「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网上世界,太多即时的讯息透过不同的社交网络及通讯程式传来传去,弊处是讯息未必清晰准确,需待确认证实;甚至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缺少面对面的沟通,容易引起不合宜的回应。

这经文正好提醒我们,当大家太习惯网络的即时回应文化,当在虚拟沟通时出现误会、怒气,更要慢慢的回应。避免只能快快的「听」、容忍不到慢慢的「回应」。此外,我们也鼓励不倚赖这些通讯程式,多用面谈达至更好的沟通。

创世纪二章1-2节:「归回安息」
根据经文,我们看到主权在神。神说工作便工作,神说停止便停止;安息就是创造的一部份。这种安息或暂停工作的意思是一种能从工作中自由进出的自由,是一种既肯定工作但同时又能抽离工作回归自己的自由。[2] 所以,将生命主权交给神,我们才可归回安息。事实上,世界上太多人因为害怕失去工作、朋友,所以紧抱手机,不愿意回到主的身旁,但唯有交还生命主权,才能归回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