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自与基督教,教牧分享

目前普遍脱离信仰的世俗教育理论一方面并不能够提供给基督徒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却提供了各种背离信仰的世界观来影响教会。当下中国基督徒所面临的处境和问题与哥尼流·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1885-1987)所处时代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教会正处于一个类似的历史契机。范泰尔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作过四次关于基督教教育的讲座,收录在《基督教教育基础:对基督徒教师的讲话》一书中,[1]这些高瞻远瞩的讲座内容应该对教会教育工作者是很宝贵的借鉴。

一、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美国基督教教育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教会还未认识到建立基督教教育系统的必要性。为了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基督教学校的必要性,范泰尔在各处演讲的基调都是论战性的。同时,这些讲座的内容又是鼓励人心的,因为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基督徒教师渴望尝试一种公立学校之外的办学模式。范泰尔鼓励这些基督徒教师:万军之耶和华会记念他子民的微薄之力,靠着主的恩典,在这一方向的努力是值得的。他也鼓励这些基础教育者,要看到用主的教训来滋养下一代是需要洞见和眼光的,因为他们需要教授的内容是借着整个创造的秩序,借着每一段人类历史、经历和思想。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但又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视野。[2]

这些讲座对当时的基督教学校的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基督徒认识到公立教育系统在本质上是沿用人本主义的世界观。范泰尔还更加确认了一点:正如其他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中并不存在所谓的“中立领域”。在那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基督教学校受教育的家长当中,大多数人是希望基督教学校可以帮助孩子避免进入到一些世界的陋习中,例如吸毒、暴力和性的问题。但是范泰尔指出,作为基督徒应该看到基督教学校背后存在的一种更深层的认识——教育需要围绕一种以上帝启示为根基的世界观来展开。[3]基督教学校的目的不是来帮助他们避开一些问题的表面症状,而是应与这些问题的根源作战,就是要去治疗公立学校这些疾病的感染源,也从内部去对付我们社会上这些问题的根源。

范泰尔一生都非常关切基督教基础教育。他在1942年与友人一同创立了一所费城-蒙特玛利基督教学院(Philadephia-Montgomery Christian Academy)。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任教的前几年中,他还常常到中西部为基督教学校的教师作讲座。甚至在临终前入院后,他还让一个友人帮忙校对这些讲座的稿子,预备出版。他的朋友在给图书主编的信中提到,这些文章的发表可能是范泰尔最后的遗愿。[4]

二、基于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的要求

范泰尔在讲座中提出,基督教学校与其他教育系统的真正区别在于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一种是以永活的上帝、创造主、启示者和救赎者为起点的世界观,从圣经、创造和护理中聆听他的启示;另一种则否认圣经中的上帝是一切现实的来源和一切真理的标准。从这根源的差异,发展出基督教教育和另外一套本质上是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5]所以,范泰尔觉得需要非常明确地论述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才能在其上建造起一个合乎真理的大厦。

范泰尔称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是一种“没有上帝的教育”。第一,作为现代启蒙运动的后代,他们认为是人创造了“神明”这个概念。而作为可观察到的现实,宇宙是可以独立地被人认知的,这是知识的来源。他们希望让孩子与宇宙面对面,而这个宇宙是不可测度的。第二,他们不认为人是要向上帝负责的个体。所以他们关切的不是让孩子与上帝面对面。范泰尔说,一种没有上帝的教育观必定是人本主义的,因为人不需要为上帝而活,而是为自己。他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建立一种真正以上帝为中心的基督教教育,就必须完全脱离这种充斥在我们周围的教育哲学。基督徒相信,人是活在上帝启示的光中,将基督作为上帝的事实启示(fact-revelation),将圣经作为上帝的话语启示(Word-revelation),这样人才能回到上帝的真光中。[6]

范泰尔在这点上延续了凯波尔和巴文克的观点,即强调圣经对于基督徒而言是一个客观的知识准则,并且范泰尔强调上帝的启示,即圣经和基督所具有知识上的绝对权威性,他说,一切的客体都必须依赖于这点,在最终的分析上,即人类及其行为最终都要诉诸某种权威进行判断时。然而,如果人不是自主的(autonomous),那么人就应当将他的理性臣服于圣经之下,并且寻求圣经的光照来解释他的经历。[7]

人本主义教育给自己制造了很多幻象和困境。这些教育者常常摒弃了诸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他们常常谈到要学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功能性的)。但是,如果人不知道路在哪里,又何谈该如何适应呢?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第一优势在于,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因一切生活领域的目的都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荣耀上帝。第二,我们也知道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上帝创造和启示出的一切。第三,我们也知道一种纯粹基督教教育的方法,是要按上帝所启示的人论(人是什么?人怎样认识?)和智慧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