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少康牧师(福恩堂)载自卫理之声

献祭、奉献与事奉这几个课题,由古以来,都是与信徒息息相关。在旧约之中,多次提及「祭」,在五经中的利未记 和民数记尤甚;利未记480次提到「祭」,而在民数记中,也有324次。献祭在旧约时代,成为以色列民不可或缺的信 仰和生活环节,以色列民是通过献上祭牲的性命,作为代赎他们所犯的罪愆。献祭也有另外一层美丽的意义,是以色 列民向恩慈的全能上帝献上感谢。

旧约中献祭的预表,在新约时代里,主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已经完全实现,就是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为犯罪者赎 罪,主耶稣救赎全人类的大工已经完成了。所以我们今天信徒的献祭或奉献,已经不再是从赎罪的角度来进行,而是 以感谢和事奉的方向。

罗马书有论述新约信徒献祭的态度,我们知道罗马书全卷有十六章,可以分为两个部份;首十一章是严肃的讲论因信 称义的真道,可以说是神学上章节,而接着的五章就讲及信徒怎样把信仰,体现在生活当中。

第二部份是从罗马书十二章一节开始,使徒保罗在这一个新的环节之中,就急不及待的劝介信徒:「要将身体献上, 當作活祭。」我们很熟悉「奉献」这一個词汇,在旧约中所使用的字,就是「献祭」;不同的是,今天信徒是把金钱 献上,而旧约中的以色列子民则把祭牲x献上,当然这是带着神学上的预表──主耶稣基督的代赎。

保罗劝介信徒,献上给上帝更美的「礼物」,不是金钱,而是信徒把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祭品,供献在主 的坛前,送还给主,为主所用。难怪有不少的卫理教会在收集奉献后,选唱:「万物都是从主而来,我们把从主而来 的献给主。」所以,信徒不要单单以为把金钱献上,就能得到上帝的喜悦。对一个了解上帝心意的信徒来说,他是非 常理解,也是心悅诚服的接受──上帝所要的,並不是单单他的资财,乃是他的命、他的整个人生。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主而来的,我们的聪明才智也是从主而来,我们之所以能夠賺取和拥有今天 的财富,都是在上帝所容许之下,才能发生,我们为何把这些好事都据为己有、不肯奉献给主、不肯为主所用?

所以保罗在指出信徒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之后,就接着说明这个生命的祭是「特別准备来为上帝而献上的, 是上帝所喜悅的 」。保罗也专意的指出「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信徒对上帝的事奉,是理所当然的。换一句今 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信徒的责任,也是一个对上帝顺服的最佳明证。

今天有些信徒,不愿意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並且把企图它合理化,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理由——我快要倦怠 (burnout)了,所以我要減少我的事奉。相信在教会中,是有一些信徒日以继夜的为主作工,真的劳心劳力。但这个 人是你吗?你是否离「倦怠」还远呢?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义无反顾的为主西安身,甚至于至死方休,会祖约翰卫斯理不正是这样的人吗?追比圣 贤不就是今天信徒该走的路吗。 请看诗歌《差遣我》的歌詞: 主告诉我如何献上我的生命,带希望入人群中;

主告诉我如何付上我的关怀,

将温暖带入世界; 我看到灵魂中的忧伤,

孤独中人的心在角落颤抖 。

差遣我,差遣我,我愿付出我所有,

差遣我到需要你的人群中 ; 充满我,充满我,

用你爱来充满我,再一次紧握他们的手 。

请再看边云波弟兄的《献给无名的传道者》的节录: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选中」这条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于无奈, 相反地,却正是大胆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宁肯叫泪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涌流, 遥望着各各他的山顶, 就是至死── 也绝不退后!

看罷,我了解到,我不敢言「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