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紹光

本文原刊於《舉目》78期及官網2016.06.08

BH78-10-8248-圖01-by geralt-ball-1054602 W800

和平是什麼?作為基督徒,我们对和平的认识,必定是诉诸自己的信仰,从基督教出发,方才恰当。这就意味著,我们所说的和平,不一定是某种时下流行的普世价值,却是根植於基督教所传讲的特殊的上帝故事。

基督教这个故事所言说的和平,自有某种殊异的意义。那麼,她对於和平,是怎麼言说的?

群体的秩序

BH78-10-8248-圖03-img-ce-background-symphony-series_brass_sys-para W800

一般来说,和平涉及的是人的群体的状况。

然而,在保罗的书信之中,和平首先关乎的是上帝而非别的。保罗在讨论教会群体聚集崇拜的秩序时,就以上帝乃和平的上帝而要求教会理当如此:“因為上帝不是混乱的上帝,而是和平的上帝。”(《林前》14:33)

保罗这句说话,显出了教会群体的秩序根源,并不在於人性本身,或是什麼普遍的秩序原则,却是跟上帝的神圣和平有关。

在圣经之中,混乱并不带来生命,反之却是毁灭生命,唯有秩序不然。因此,起初上帝从无有之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个有序的世界,在其中各种不同的生命乃得以孕育、存活。只是,有序和谐的世界是来自创造主上帝。同样的,教会群体若要有序和谐,亦只能出於上帝自己。

这自然跟上帝之本性相关,所以保罗才说:因為上帝不是混乱的上帝,而是和平的上帝。这位和平的上帝,不单起初创造有序和谐的生命,也在堕落之后致力拯救转化失序混乱的生命。进一步来说。没有和平的上帝,就没有有序和谐的生命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和平最终是一个终末的议题(eschatological issue)。

终末的议题

和平的上帝并不只是关心个别的混乱或冲突事件得以消除或解决,衪更在意於终末意义上万有新秩序的实现,这也就是上帝对新创造的终末拯救的完成。没有这终末拯救的和平,一切终末之前的和平都成了徒然。

这终末的和平,一方面是起初创造的和平的所向(telos),另一方面也是堕落之后拯救的和平的完全实现。只有和平的上帝,方才创造出有秩和谐的世界,起初如是,此世如是,终末如是。

教会是和平的上帝所建立与持续构成的信仰群体,自然不能离开她与和平的上帝的关係,而可谈论和平。

在这裡,教会这个信仰群体是以耶穌為基督為主,而為门徒群体,并得以与上帝和好,首先经歷上帝的和平而获得新的生命(参《罗》5:1)。上帝若非和平的上帝,我们这些与衪為敌的就不可能与衪和好,也不可能再谈任何此世与终末的和平了。

一旦教会这个群体从和平的上帝在基督裡,透过圣灵而被创造出来,她就是一个先尝终末和平的群体了。

基督教信仰所讲的和平,由此而言,并非纯粹个人的及内心的,更是群体的、相互的。

群体的、相互的和平,而不是纯粹个人的及内心的和平,更是对应堕落的情况: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生命,他人、大地,什至上帝都要為己所用;人要以自己的方式而跟上帝相似。

任何自我中心的或个人主义式的信仰,只会难以避免地带来混乱、失序,什至崩坏,瓦解。难怪保罗面对分党结派的哥林多教会,要指出“上帝不是混乱的上帝,而是和平的上帝”,衪不是叫人混乱的,而是叫人和平的(参《林前》14:33。新汉语译本)。

BH78-10-8248-圖04-orchestra W800

此世的實踐

教會這個先嘗終末和平的群體,她的先嘗是一種此世的踐行,以及見證。教會要在這個充滿紛爭、衝突的世界之中,在生活上在行事上應合上帝的和平。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7章談到夫妻的關係。其中一種是兩人原是不信的,婚後其中一方信了另一方不信。保羅教導他們繼續與不信的配偶和平一起生活,因為上帝呼召他們,是要他們和睦 (《林前》7:15)。

另一方面,保羅也在《以弗所書》教導信徒群體,他們的行事為人要活出所蒙的呼召:滿有謙虛和寬厚;有忍耐,用愛心彼此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繫,竭力持守聖靈所賜的合一,但所蒙的呼召,卻是帶有盼望的向度(參《弗》4:1-4)。

上述兩段經文分別涉及的是信徒與不信的人的關係,以及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保羅都強調要以和平相待,並且這不是人的心意,乃是上帝的心意,衪是如此呼召信徒的。

教會群體這兩種在世的關係,都是在盼望著終末和平底下,而在此世的行事為人上活出與之應合的和平。這種活出乃是踐行,乃是見證,乃是先嘗。

故此,這個以耶穌為基督為主的教會,她的秩序乃是上帝的終末和平秩序的歷史描寫。她在此世追隨的乃是和平之君耶穌基督,學效祂的榜樣,而為社會與國家的對照與另類群體生活。這可以見於《馬可福音》10:42-45:

“耶穌把他們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那些被認為是各國首領的人主宰國民,各國的大官也用權勢管轄他們。你們中問卻不要這樣:誰想在你們中間為大,就要做你們的僕人。因為,就是連人子來,也不是要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許多人的贖價。”(環球聖經譯本)

耶穌的放下自我,謙卑服事,正是要在衪跟門徒的相交團契的生活之中,廢除暴力與壓迫的規矩。

BH78-10-8248-圖02-by cowins攝-prairie-679014 W800

真正的合一

和平并不来自寡头从上而下的权力宰制,反之是跟彼此相互服事有关。作耶穌的门徒,正是像衪那样,活出那来临中上帝国度的和平。而保罗所讲的:满有谦虚和宽厚;有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繫,正是耶穌在世生命的表现。

衪是教会这个信仰群体的所是与所向。

只有耶穌所活出的生命,才是叫人得生命的和平,相对来说,社会与国家应当弃绝那种藉著寡头权力所成就的和平,因為这种和平压迫,扭曲生命,所以只是虚假的和平,而非真正的和平。

耶穌展示了真正的和平生命,这是一种叫人得自由的生命,因為在这种和平的生命当中,乃是谦卑宽厚、忍耐、以爱宽容。

只是,人如何可以谦卑宽厚、忍耐、以爱宽容?在耶穌基督这样的生命面前,我们怎样才能够好像衪一样,成為和平的群体,叫彼此和平?

如果耶穌基督是所有门徒群体的榜样,那麼圣灵就是使得门徒群体学像基督的能力所在了。保罗说到要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也就只有时刻恳求圣灵临在加力,让门徒群体持续地活在合一之中,方才可能。

这合一,就是和平;这合一,就是靠著圣灵的加力而使门徒群体能够谦卑宽厚、忍耐、以爱宽容,从而彼此联繫,活出和平、合一的生命。

上帝是和平的上帝,所以一切的和平不会在衪以外。

教会作為耶穌基督的门徒群体,就只能在圣灵的加力底下来跟随耶穌、学效衪的榜样,而经歷上帝的和平,并在这个群体之内与之外,践行、活出衪展示的和平。

作者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思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