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幸幸 2019
二十一世纪的宣教模式,是耶稣基督宣教和培训领袖的方式,它也被称为“牺牲性传承”,它是以圣经原则为基础,打破了传统的宣教方式,是一个能自然持续和具有高效益低成本,可以大规模的去影响一个族群的宣教模式。
这个宣教模式不仅能使人们在艰难的宣教环境中和敌基督的国家有效地传福音,也能促成当地不同宗派的教会因宣教运动,走到一起高举基督而合一,神就是这样透过教会让人们得知祂百般的智慧。
以下图表中的数据,是亚伯拉罕弟兄的宣教机构在缅甸
开拓宣教事工的案例,它也是圣灵透过约书亚弟兄辛勤事工所结的果子。这些数据充分地证实了这个牺牲性传承宣教模式在禾场上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个宣教模式中,宣教士被称为开拓者,教会合作伙伴是来自开拓地区的当地教会。
缅甸宣教事工 |
参与人数/时间 |
开拓者 |
197人 |
员工 |
7人(2个办公室仰光和曼德勒) |
教会合作伙伴 |
30个教会 |
听到福音的 |
166,402人 |
接受耶稣 |
81,383人 |
培养的当地开拓接班人 |
408人 |
培养的当地牧师接班人 |
142人 |
建立了能持续的教会 |
115个 |
所花的时间 |
7年 |
开拓模式—牺牲性传承
牺牲性传承的方式是耶稣基督宣教的方式。当年耶稣基督以仆人的身份宣教,服侍祂的接班人,牺牲祂的领导地位给门徒,并为跟随祂的人牺牲一切,甚至于甘心受死。耶稣选择用牺牲的方式为基督徒做了榜样,而基督徒是被呼召要活出耶稣的样式,因此他们必须按照耶稣基督做事的方式去做相同的事,才能活出祂的样式。
耶稣对门徒解释了牺牲性侍奉的含义是什么:“只是在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六到二十八节) 这里有两个牺牲性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是愿意去服侍他人,第二是愿意为他人牺牲一切。
开拓目的
开拓目的是要激起当地教会为基督传福音的宣教运动。它是透过一个能持续的模式使当地教会的领导愿意启动宣教和门徒培训的事工。
对一个族群要有更深更广泛地影响必须定期在那个族群的教会中进行两个活动:
邀请当地教会参与培训自己族群的宣教领袖;
(二)使用可持续的方式去传福音和做门徒培训。
每个族群开拓项目在开始之前就有一个退出策略,也就是说,有一个给当地教会合作伙伴移交项目的计划,使当地教会在宣教机构撤离之后依然可以持续传福音的运动。
事工生命周期
开拓一个族群不是一个永久性的事工,通常建议七年为一个开拓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宣教机构过渡给当地教会的有以下这些计划和发展过程:
开拓事工的生命周期 |
|||
时间线 |
阶段 |
行动 |
问题 |
第一年 |
属灵调查 |
确认属灵收割机会和当地教会是否愿意去影响他们的族群。 |
有没有? 是否愿意? |
运行 试点项目 |
衡量当地教会合作伙伴和开拓者愿意去影响自己族群并一起工作的承诺。 |
是否 履行承诺? |
|
第二年 |
启动 开拓项目 |
项目规模:开拓人数和辅助框架要对称。 |
需要谁和什么框架去支持这个开拓项目? |
第三年 |
评估 开拓项目 |
评估开拓的效益,并经当地教会合作伙伴的同意做出改善。 |
如何提高 开拓效益? |
第四年 第五年 |
传承开始 |
应用开拓者的传承计划和事工过渡计划。 |
什么时候传承领导? 事工过渡给谁? |
第六年 |
过渡 开拓项目 |
过渡管理权给当地的领袖,并决定宣教机构的继续参与。 |
如何帮助当地教会有持续性? |
第七年 |
结束 开拓项目 |
落实退出策略,鼓励持续发展效益。 |
什么样的辅助结构应该被清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