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幸幸 2019
大学讲师的见证
出生背景
约书亚出生在澳大利亚。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宣教士,他们被呼召去印度尼西亚传福音。因此在约书亚两岁时,他们举家搬迁到了印度尼西亚。
虽然他的父母是宣教士,但他却没有普通基督徒应有的家庭生活和成长过程。因为他的父亲经常在外奔波向达雅克人传福音,而他的母亲也忙着经营医疗诊所,无暇顾及他们个人的生活。
起初约书亚在家上学,后来他去了寄宿学校四年,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寥寥可数。除了在澳大利亚的四次休假外,约书亚一直住在印度尼西亚直到二十一岁。
约书亚生活在许多不同的族群中,包括达雅克族,马来马鲁斯族,爪哇族以及汉族。当他年幼的时候,父母经常需要出差,但每次出差都无法带着约书亚,这样他们每次都会让约书亚自己选择是与同族白人一起住还是和当地人一起住,而约书亚总是选择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当时他虽然年幼,但已经意识到当地人比外族人更了解当地的文化,因此和当地人生活在起会更安全,以至他不仅能轻松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当地人的处事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不同的语言。
对他影响深刻的是达雅克人,达雅克族人每年都会在新的丛林地区开发种稻子,他们的开创性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约书亚幼小的心灵,奠定了他日后的开拓型个性。
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使约书亚对各种文化能有深刻的理解。这些跨文化的技能对他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使他日后读大学、做讲师和从商都受益匪浅。这些生活阅历也建立了他的开拓精神,他十七岁就开始创业做生意,同时又在大学读书。由于他掌握了一些独特的跨文化技能,他轻易的获得了教育学士学位,印度尼西亚语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
生命改变
约书亚的生命改变是发生在他三十岁的那年,那时因为未来的婆婆离世,使他来到了基督身边。但是他的未婚妻却也因此远离了基督,导致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当时他领受到《加拉太书》第一章四节中的信息说: “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 约书亚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是神的旨意透过圣灵来拯救他。
日后约书亚在他事工的宣教机构遇到了他现在的爱人,他们一起侍奉并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和妻子现有六个孩子。
他们坚持在家自己教育孩子们而不送他们去学校,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这个家庭随时随地能为神的缘故搬家,被基督使用去影响更多的族群,用他们的行动积极的去回应大使命的呼召。
脱离腐败
当约书亚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攻读硕士时,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份负责印尼语研究生和语言应用的讲师工作。那时他在澳大利亚也拥有一家公司,他公司的业务是为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公司在印尼设立的企业做顾问。约书亚在年幼时学到的所有跨文化洞察力都被充分地运用到他的事业上。
约书亚的公司后来与另一家印度尼西亚的教育公司合作,提供英语教学和专业咨询服务。最终两家公司合并为一体。这个合并使他既能在澳大利亚讲课,也能在印度尼西亚工作,因此他可以轻易地行走在澳印两国之间。
合并的那家公司的领导宣称是基督徒,起初做事很正规,但是随着公司决定扩大后问题出现了。当时公司接受了约书亚经营连锁学校的建议,约书亚并为此做好了所有的法律文件,随后公司开始出售第一个连锁经营权。当时有一个刚离婚的女士提出要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他们的一所学校里,这是他们公司的第一笔大交易,每个人都很欢欣鼓舞。
当公司与这位女士谈判的时候,约书亚清楚地听到圣灵在他里面提醒的声音:“你需要负责这家公司的财务审计,让这位女士物有所值”。他听到这话后,就当即场宣布,他会负责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而他的这番宣布却引起了合作伙伴们的极为不悦。
之后约书亚的公司雇用了一位有天主教背景的女士来做公司的审计工作。一天晚上,这位女士打电话叫约书亚到办公室来。她对约书亚透露了一个秘密:“你的合作伙伴们正在搜刮公司的资产,把公司的资产都转移到他们个人的度假村去了”。听到这个震惊消息后,约书亚做了祷告并决定他必须用行动来阻止公司的腐败,祷告之后他心中也感到了极大的平安。
由于公司的所有法律文件都是由约书亚起草写的,他知道应该如何做来保护投资者。于是他召开了董事会,并向董事会成员披露了合作伙伴们的腐败行径。但是他们矢口否认这一指责,当约书亚意识到合作伙伴们不愿承认他们的腐败行径做悔改,他决定作为主要股东之一,必须正式退出这家腐败的公司。约书亚就在董事会上告诉他的合作伙伴们,他不会把这个连锁专利卖给那位女士,而且告诉他们,他已经通知这位女士,他所做的独立审计显示公司出了问题,并且委婉地拒绝了她的投资。合作伙伴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气急败坏地威胁他将会失去所有的投资和股份。约书亚当然清楚他这么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但他还是毅然决定退出他已经倾注大量投资和心血的公司。
重新得力
在外人看来,撤出公司会有难以估量的损失。当时公司已经具有一百人的规模,业务兴旺,刚刚开启了中国的业务市场,在澳大利亚的咨询业务也初具规模,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营业额每年已达五十多万美元。
但是他依然决定离开公司,放弃自己在该公司的所有投资和股份,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约书亚在接受耶稣基督后,就意识到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朋友)是败坏善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三十三节)他决心放下老我,以公义和讨神喜悦的方式去生活。
这是约书亚学习的一个过程,他决定无论发生什么事,不管他怎么做都要忠心于神,而不是为了拿回他的投资。正如大卫在诗篇中所说的:“他眼中蔑视匪类、却尊重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诗篇十五章四节)事实上他接下来所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他却开始迈上了神为他预备的道路。虽然当时他无法看得更远,脑海里也没有任何未来的规划,但是在他心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自信和平安的感觉。
神的呼召
没过多久,就有不少商机摆在约书亚的面前,特别是有一个来自有天主教背景的商人为约书亚提供了一个有股份的合作机会,内容是去投标一个大型的审计培训项目。这位商人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项目,他希望用约书亚的丰富经验为此项目制定投标计划。当时这个项目是在澳大利亚,而约书亚还远在印度尼西亚。
约书亚向他的父亲提及了这个项目,父亲对他说: “我相信这可能是神对你的呼召,你可以回到澳大利亚工作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 当时父亲因患癌症已经回到了澳大利亚。
自从约书亚戏剧性地离开公司一年以来他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现在他又可以在澳大利亚重新运用他多年累积的经验和人际关系。当他和新的合伙人一起赢得投标之后,约书亚在项目上几乎不需要再亲历亲为了,他有更多的时间写博士论文并与身患癌症的父亲在一起共度最后的时光。
令他惊叹的是,他当时一个月赚到的钱比过去一年赚到的更多。神是信实的,祂正在一步一步地带领约书亚进入祂的计划。约书亚意识到神为他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他的心也因此改变,不再追逐世界上的物质,而是在灵里面亲近神。
约书亚年幼的时候曾经目睹父母作为宣教士是如何尊重并关心当地人的。他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各有千秋。他学会了如何扬长避短。神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培训他,塑造了他独特的个性,使他有能力在澳大利亚的商场上发展业务。因此约书亚有能力担任许多大型知名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帮助企业高管处理他们所面临的跨文化差异问题。他还担任过东帝汶危机之后澳大利亚政府的高级代表团成员,和澳大利亚采矿业的第一批高级代表团一起前往解决困难,负责促进整个谈判过程。
当约书亚的忠心被挑战时,他学会了去顺服神,因为他明白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顺服和信心会为他开门,使他进入神的计划去按祂的心意做事。也因此收获了信心、平安、和忍受苦难的能力。
神的启示
在这之后主开始通过经文向约书亚透露祂的计划。当他读《参约书亚记》一章六节“…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 时神向他透露,他将成为一个推动大使命的催化剂。这节经文使约书亚明白教会需要意识到他们在基督里的产业是要影响他们的国家,并传福音给那些在基督里还没有得产业的国家。约书亚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但是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于是他开始求告神,他的祷告很简单,他只是不断的在主面前说:“主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去做。”
约书亚的心向着还未认识基督的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和印度尼西亚人。他想到的方法是利用他自己的资源和技能帮助宣教士在基督教封闭的国家建立企业为遮盖,促成宣教士们可以在那些国家顺利进行宣教工作,而完成他的宣教使命,
起初当他听到有机会可以申请加入亚伯拉罕弟兄的宣教机构时,他并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但是当他病危的父亲知道后就清楚地对他说:“儿啊!这是你应该去侍奉的机构”。约书亚却认为他没有读过神学、没有经过宣教士的培训,也没有任何经验。他感觉自己微不足道、毫无资格去面试。但是最终他还是顺服了父亲的建议,前去面试,并出乎他意料地被录用了。可是约书亚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宣教机构为什么会选择他?
约书亚的父母早在多年前就领受到了预言: “你的子孙要接续你的列祖…。”(参诗篇四十五章十六节)他的父母并为此预言不断祷告。事实上约书亚确实接替了他父亲,开始宣教工作。但是使约书亚深感遗憾的是,由于父亲的早逝,他没来得及从父亲那里领受他多年来累积的宣教经验。不过这也意味着约书亚不得不更多依靠圣灵的带领。奇妙的是,这个儿子替代父亲的原则,是一个属灵原则,即属灵的儿子将取代他们属灵的父亲。事实上这也是后来圣灵在约书亚的事工中向他透露的牺牲性传承的一个关键属灵原则。
约书亚开始看到他作为圣经中的 ‘约书亚’ 应有的角色,他觉得有必要和其他基督徒分享这个愿景,帮助人们明白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中还有未占领的“迦南地”,并推动他们去占领这些 “迦南美地”。
事工开始
约书亚对这个愿景充满信心,他继续祷告:“主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请帮助我,告诉我该怎么做”。当时他所在的宣教机构已经有一些传统的宣教经验。但问题是按传统的宣教方式无法快速地向缅甸这样的国家传播福音。因为当时很难找到熟悉缅甸文化及语言的宣教士。与此同时他所在的宣教机构在东帝汶的事工也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当时宣教机构还没有提拔当地的领导人来接管他们在东帝汶已经开拓建立的新教会,而那时东帝汶总理却已经在威胁说要遣送外国宣教士回国。这意味着宣教机构先前所做的一切都可能面临无法持续或完全丧失的危险。因此宣教机构决定委派约书亚去带领并寻找当地的宣教士来主导事工。该机构的领导人明确地宣布要在未来的三到四年内从东帝汶的事工中过渡出来。
约书亚接受这个挑战后,主开始透过圣经向他显明在宣教过程中应该运用的属灵原则,如把当地的接班人放在第一位,培养他们成为领袖好像耶稣基督培养门徒一样、开拓者必须要牺牲性的去侍奉他们的接班人、为接班人牺牲领导地位、并扶持接班人成为真正为基督影响族群的领袖等等,他把这一切都编写成培训手册。
约书亚在圣灵的带领下,明白了牺牲性传承的宣教策略,开始与缅甸的教会合作,并在缅甸寻找有开拓精神的宣教士,把他们装备成为开拓缅甸本地宣教事工的宣教士,从而解决了缅甸缺乏宣教士的问题。他也按圣经的原则完成了在东帝汶的挑战,顺利地将宣教机构在东帝汶建立的事工过渡给当地教会的接班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约书亚去了许多国家,开拓了许多影响族群的项目,成功地装备了许多开拓者,向上百万人传讲了福音并在许多族群中建立了成千个教会。
约书亚所在的宣教机构目前赞助着来自世界各地约七百名开拓者,他们的目标要达到赞助一千个开拓者的规模。他们知道宣教机构的成功并不在乎他们是谁,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他们明白他们本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宣教士,而他们的机构也不是教会,仅是一个由商人资助并有商人管理的宣教机构而已,但是他们可以摆上的贡献,就是神给他们的经商恩赐,并有效地运用这些经商恩赐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去开拓大型的宣教项目并做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