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信(Conviction)。字典往往把这个字定义为“一个强烈坚定的信仰”,其实,它的意义比这些还丰富。确信包括你的价值观、你的委身以及你的动机。我喜欢有一次从韩霍华(How-ard Hendricks)听来的定义:“信仰是你会为之而争论的事情,但确信是你会为之而死的信念。”知道要做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做(透视),以及如何做(技巧),却没有一份确信激励你切实去实行,这些便全无价值。”

成长若没有一份确信,人们很容易灰心放弃。

当你一开始成为基督徒时,你做事往往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告诉你这样做,或是学他们做。你可能祷告、读经、参加礼拜,因为你跟着别人做。对于一个新基督徒这样做没错——小孩子也是这样学习的。但是,当你渐渐成长,你必须建立你自己做这一切的理由。这些理由便是确信。合乎圣经的确信是长大成熟的基本条件。

80年代最热门的一首歌是“Karma Chameleon”(褐磨变色龙),是由“乔治男孩(Boy George)”所唱的。其中一段主要的歌词说:“我是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很悲哀,许多人的价值观都很模糊,人生没有优先次序,人生的意义散漫。葛杰姆(James Gordon)曾说:“一个没有确信的人,软弱得如同门只拴在一个枢纽上一般。”

一个没有确信的人,使任凭环境的处置。如果你不决定何为重要的,以及你要怎么过你的人生,别人就会替你作决定。没有确信的人,往往跟着群众走。我相信当保罗讲到罗马书12章2节时,是指着确信讲的:“不要向这世界看齐,要让神完全改变你们的心思意念”(现代中文译本)。

教会必须教导合乎圣经的立场,才能抗衡信徒们一天到晚接触的世俗价值体系。正如老生常谈:“若不坚持立场,就会败于任何立场。”讽刺的是,人们往往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坚持立场(足球、流行等等),对于重要的事情(对或错)却没有坚定的立场。

“确信”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在属灵上长进,成长需要时间与努力。成长若没有一份确信,人们很容易灰心放弃。除非有很好的理由,没有人愿意一直停留在困难的任务当中。教会能够教导人们如何祷告、如何读圣经、如何作见证,但是除非他们能确信,否则无法坚持下去。    那些对这个世界最有冲击影响的人,不管是好的或坏的方面,不一定是最聪明的、最有钱的或受过最好教育的。他们往往是有最坚强、深刻确信的人。马克思、甘地、释迹牟尼、哥伦布、马丁路德只是几个因着他们的确信,改变世界面貌的例子。

耶稣的一生完全取决于确信他自己乃是受差遣来完成父的旨意。这样的确信产生一种对他人生目的的清醒,使他免于其他事物的干扰。要洞察他的确信,只要研读耶稣一直使用这句话:“我必须……”当人们建立起像基督的确信时,他们也会建立起人生目标的意义。

“确信”有一种吸引人的素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许多邪教如此受欢迎。一个邪教可能是完全错误,又不合逻辑,但却被人以“确信”来相信。教会若没有清楚、坚强的确信,就绝不可能引来基督应得的完全委身。我们必须燃烧着这样的确信,相信神的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事。海弗那(Vance Hav-ner)曾说:“耶稣比历史上所有的独裁者要求更大的忠贞,不同的是,耶稣有权这样要求!”

马鞍峰教会在每一个课程、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研习会都教导合乎圣经的确信。“确信”藉着关系传播得最好,它具有传染性:人们被有确信的人包围,就会想要也有这份确信。这就是我们在生命建造程序里,强调小组的主要原因。让人与拥有坚固确信的人相处,比让人听一篇信息的影响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