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迷思之五:灵命成长是个人的私事

美国文化崇拜个人主义,甚至影响我们对于灵命成长的想法。大部分灵命造就的教导都倾向自我中心,以及自我关注,而没有理会我们与其他基督徒的关系。这完全不合圣经,也忽略大部分新约的教导。

事实是:基督徒需要靠关系来成长。我们无法与人疏离来成长,我们必须在团契的环境当中成长。在新约里,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这一点。希伯来书10章24-25节说:“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神本意是要我们在教会大家庭中长大。

在上一章里,我指出关系是维持人们与教会连结的“粘胶”。但关系在使人进到成熟上,其实扮演着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是灵命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圣经教导我们,基督徒的团契相交不是随便我们要或不要的;而是必要的。基督徒若没有与其他的信徒有爱的关系,就是不顺眼主“彼此”相爱的命令。

基督徒需要靠关系来成长。我们无法与人疏离而成长,我们是在团契的环境中成长。

约翰告诉我们,证明我们走在光如果你没有与其他信徒有规律性的团契相交,就必须严肃地自问你是否行约翰更进一步建议,如果我们不爱其他的信徒,我们应该自问有没有得救。“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约壹3:14)。如果与其他信徒的关系这么重要,教会为什么不多强调呢?

你与基督的关系品质如何,能够从你与其他信徒的关系品质看出来。“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20)。注意约翰说“不能”,如果不爱神的儿女,是不可能爱神的。

耶稣也教导我们,如果与一个弟兄不和,你的敬拜便徒然(太5:23-24)。一个基督徒不可能与神相交,却不与其他的信徒相交。

很多基督徒从来没向人见证过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跟人建立关系。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小组,或建立过友谊,他们没有什么营造关系的技巧。他们不能与非信徒建立关系,因为他们也没有跟信徒建立关系。我们必须教导人如何建立关系,其理甚明。但是,很少教会花时间教导他们的会友如何与人建立关系。

成熟迷思之六:成长只要靠查经就行了

许多福音派教会都建立在这样的迷思上面。我称他们为“课室型教会”。课室型教会倾向于左脑导向,专注在知识上。他们强调教导圣经经文以及教义,但只稍微(只要有的话)提到信徒的情绪、经验以及关系的建立。一个著名的课室型教会声称,灵命成熟所需的就是“将教义戴在额头上”。

事实是:灵命成熟的产生,需要靠各种与神的属灵经历。真正的灵命成熟包括一颗敬拜赞美神的心,建立并且享受爱的关系,使用你的恩赐与才干来服事别人,以及与失迷的人分享你的信仰。任何教会带领人臻于成熟的策略都必须包括以下这些经历:敬拜、团契相交、查考圣经传福音以及事奉。换句话说,灵命成长的发生,要靠参与教会的五个目标。成熟的基督徒绝不仅止于研究基督徒的生命——他们还亲身经历。

由于有些基督徒过分强调情绪经验,而忽略了正统合乎圣经的教义,许多福音派教会因此就不愿重视“经历”在灵命成长过程的重要角色。他们对于别的群体的高举经历,过度反应,以致规避任何对经历的强调,并且将每一个经历都看成可疑的,特别是会引发情绪反应的经历。

灵命成长的发生,是藉由参与教会的五个目标。

可悲的是,这样的作法否定了神同时创造人的意志与情绪的事实。神乏给我们感觉有他的目的。若从基督徒成长的过程当中,将所有的经历除去,那么仅只剩下贫乏的、属知识层面的信条可供研究,而非享受与实行。

申命记11章2节说:“因为你们亲自体验上主而认识他”(现代中文译本)。体验是伟大的教师。事实上,有些功课是只能从我们的经验去学的。我喜爱箴言20章30节:“痛苦的经验往往会改正人生的方向”(现代中文译本)。

我曾经听过著名的圣经教师盖兹真(Gene Getz)说过:“查考圣经本身无法产生灵命,事实上,如果不去实行的话,只能产生肉体的情欲。”我发现这是真的。研读而没有服事,会制造出论断心态,以及灵里骄傲的基督徒。

如果基督信仰是一种哲学的话,我们的基本活动就应该是研读。但是,基督信仰是一种关系、是生命。用来描述基督徒生命最多的字眼是爱、给予、信以及服事。耶稣没有说:“我来是为叫你们研读。”事实上,“读”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几次而已。但是如果你看许多教会的每周行事历,你会得到一个印象,就是参加查经好像是基督徒的唯一责任。

许多信徒最不需要作的一件事就是去参加另一个查经班。他们知道的已经比他们所做到的多太多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传福音与事奉的经历,将他们已经知道的付诸实行;关系经历(例如小组),让他们将所知道的负起责任来带领;以及有意义的敬拜经历,让他们表达他们对神的认识和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