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汶
「宣教士关顾」在推动差传的华人教会和机构已渐渐被看重,但所针对的似乎只是宣教士的「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这两方面而已。宣教士在心理上的关顾当然是不可少的一环,但根据宣教士关顾的宣导者Kelly O’Donnell所言,因为关顾的最终目的是让宣教士得到适切的支援,在跨文化的领域上能有更好、更阔、更有深度的服事,并完成神的召命,所以当讨论宣教士关顾时,关顾的范畴应包括支持、牧养、关心、建立和发展。
关顾的向度和深度更应是多向度,包括宣教士个人、家庭、事奉、教会和差会,并覆盖整个事奉生涯——准备期(肯定呼召、寻觅差会、申请差会、职前培训)、事奉期、回国述职及离职或退休期。因此,除了提供专业的心理谘询辅导以外,差传机构可以如何明白宣教士——在前线的跨文化者工作者——的需要,并加以关心、建立和发展呢?除了阅读宣教士的代祷信和送上问候外,差派的教会还可以有甚麽支持、牧养和关心的行动?
Kelly O’Donnell提出涵盖五个层面的宣教士关顾模式:[1]
1. 主的关顾(Master Care)——主与我们的爱的关係,是宣教的基础;
2. 自我和相互的关顾(Self & Mutual Care)——宣教士个人及同工团队,外籍朋友和当地人的照顾;
3. 差派者(教会与差会)的关顾(Sender Care)——包含在整个宣教生命週期,从甄选到退休的关顾;
4. 专业化的关顾(Specialist Care)——包括身体和医疗、心理谘商、危机和意外事故、教牧灵性、财政经济、家庭子女和生涯的专业关顾;
5. 关係网络的关顾(Network Care)——E-mail、Skype、Facebook、网站、关顾团体等等。
笔者盼望透过亲身经历在宣教生命週期中一些被关顾的片段抛砖引玉,让各位同路人思想如何彼此关心、支持和建立,与宣教士一起完成神的召命。
从寻索开始——被肯定和支持
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十八年前,我藉一次跨文化短宣体验开始认识宣教。没预料在同年的宣教大会中,神更将宣教的负担放在我的心中。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回应了神的呼召,愿意成为宣教士。我心中不禁问: 「下一步是……?」感谢神,祂预备了一位有宣教心志的牧者在我们当中。当我与牧者分享时,他不单很明白我,更给予不少鼓励和意见。虽然当时教会对宣教的认识和关心并不多,但藉着差传事工联会的恩临万邦宣教营会,神为我预备了一班宣教的同路人。(他们的同行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虽然从回应呼召到真正踏进工场相距了差不多十五年,但回望这段日子时,神藉神学院和事奉的教会继续建立我的宣教心志、技巧及支援力量。神学院的学习不单让我对宣教的认识变得立体,更让我建立了重要的事奉态度和反思能力。毕业后在一所教会牧养了七年,感谢神,在教会的主任牧师和执事们关心和支持下,我能继续对宣教事奉方面有更多参与和学习的机会。能够遇上一位愿意建立同工的主任牧师真是一个祝福!除了昔日的宣教同路人小组外,神学院和牧养教会的弟兄姊妹更成为我现在宣教路上的重要支援力量。
决定启动以后——甄选与训练
当我决定要启动向工场进发时,在牧者的介绍下,我开始与差会接触。记得在首次的会面中,差会的牧者除了了解我的蒙召经历外,也向我介绍差会在工场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整个倾谈有助我了解神是否要我在工场事奉祂。后来透过心理测验,不单瞭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和倾向,更可以评估在跨文化压力下,自己的情绪、人际或心理的情况。藉着宣教士职前训练,更有机会从宣教士们的经验中学习,并预备自己面对工场中实际遇上的情况和挑战。
预备出发前的日子真的很繁忙,不单要收拾物品,更要处理具体的事务,如税务安排、保险的处理、支持在港父母的安排等。不过,感谢主,教会的弟兄姊妹和朋友都成为很好的支援者。他们甚至在我未开口问以前,已主动地关心各样事务的安排。
踏进工场——紧密与主动联繫
踏进工场第一年,我留在首都学习语言。抵埗当日,差会另一位正在首都预备考语言试的同工来接机。因着工场同工的协助,到埗后我已可以有一个住处。在首都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便成为祷伴,每星期有一次共晋晚餐和分享祈祷。更奇妙的是,当她离开首都后,天父却为我预备了另一差会的宣教士,让我们可以定期分享祈祷。
记得当年首都遇上水灾,有不少地区严重被水浸。身在工场的主管也与我紧密地联繫,以便作出紧急的应变措施。没想到,最后不是因为水灾,而是因为家父病危,而我需要紧急回港。记得抵港当日,教会的弟兄姊妹主动提出在机场接待我,并即时开车把我送到医院。他们的主动令我很感动!在港陪伴父亲七天左右,他就安息了。在安息礼中,教会同工、弟兄姊妹和差会同工的出席,成为我和母亲很大的支持。
在首都完成语言的学习后,有姊妹更特意来首都协助搬运物资前往事奉工场。此外,弟兄姊妹知道我喜欢阅读,当他们有机会来工场时,总不忘送上书籍作手信。
活在工场中—— 技术与祈祷支援
在工场中,最怕遇上的是电脑故障的问题。虽然在港的弟兄们愿意成为我们技术的支援,但每次当电脑出现问题时,我都感到不好意思要麻烦对方。不过,网络的进步的确拉近了工场和后方的距离,透过Facebook、Line等工具,后方的支援者可以即时与在工场的宣教同工联繫起来。感谢主,差派教会有一个祈祷小组每月一次为工场祈祷,有时更会致电与我倾谈。他们不单关心工场的情况,也会问及我的需要。不过,有时我也会感到有口难言。
虽然一般人对宣教士有着属灵的期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只是普通人,有着情绪、身理和灵性的起伏;再加上在异地适应文化时也会遇到压力,在工场有时真的求助无援。昔日在港我也有机会学习关顾宣教士,并聆听宣教士分享所面对的矛盾、张力、頽丧、兴奋与压力。不过,当我成为其中一份子后,才深深体会实际的情况与所想像的距离原来是这麽大。
有一天,当我重读《光荣的受创者》一书时,作者的分享正好道出了我当时的状况:「对宣教同工来说,问题在于他们的角色太广泛,一个人同时担当太多不同的工作。海外的工作比留在本国的工作范围来得更广;还有教会、家庭、朋友,以及其他人各式各样的要求……有些工作性质更可能是没法简化……」(73页)说真的,曾有许多时候,深深感到自己是在同一时间做四份全职的工作,要向四位主管同时汇报。有时真的有口难言,不过,《光荣的受创者》一书的作者完全道出我的光景和难处时,那份被明白的喜悦真的大!
我的事奉工场是在一条少数民族村落中,我的工作和休息地方都是在同一间房子。每天起床灵修后就开始了「工作」。在村落中,「私人空间」可以说是稀有品。活在其中的挣扎究竟如何,真的是语言难以描述。犹记得曾有一年,母会差派了数位大专生在工场生活了两个月。他们在工场中与我一起生活,有一天其中一位青年人分享说:「当听到孩子随时随地叫『老师』时,我不禁感到很厌烦。……但当我住在他们当中,我岂不是也希望与孩子们一起。不过,我又想有些自己的私人空间……」
他的分享表示他不是头脑上知道我的感受,而是心裡明白我的感受!虽然宣教士们会定期透过分享信分享需要和感受,但仍然有无数的体会是在有限的文字中无法表达。真的,不论是教会或差会的同工们,实地探访和了解工场比单看代祷书信中的描述更为立体。当我们有机会进入宣教士所服事群体中,我们会更明白宣教士的难处、感受和需要!
对在工场的宣教士来说,虽然知道发展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但工场众多的需要,再加上资源的限制,最终不知不觉地令我们的焦点只着眼在自己所事奉的需要上。感谢主,差会每年都举行宣教士职前训练暨跨文化宣教实习体验营(MOT/MIT)。透过参与营会的分享,让我有机会检视自己的事奉生命,并更新自己对宣教世界的情况;藉着与会的弟兄姊妹的彼此分享中,亦让我能继续学习「身在工场,心在世界」。
回国述职 ……
去年首次回港述职,在计划整个述职期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安排上,我选择了在所有分享和聚旧的活动开始以前,先让自己与神会谈。我回到神学院退修,让自己在回到神的面前有安静和默想的机会。当然,我也把握机会与神学院的老师谈谈心。经过半个月的独处休息,我逐渐适应回国的生活,随后才开始参与教会的分享。记得踏进教会办公室当日,同工送上一隻USB。回家打开电脑看看,竟发现在USB内是培灵的文章和教会的资讯。这真是一份美好又合用的礼物!
除了差会与我会谈外,令我兴奋的是,有机会与教会牧者会谈。因为与我会谈的牧者曾是宣教士,所以在会谈中的分享很深邃、到位。除了回顾第一期美好的事件和经验,同时也分享到挑战与压力、失落与得着。整个会谈让我发现生命如何在神的恩典和教导下不断成长。看见神的同在令我继续有力量走在宣教的道路上。真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检视自我并获得更新的过程。
重返工场 ……
第二个任期的重要挑战是宣教队工人数的增加。感谢神,这一年先后有三位姊妹和一个家庭加入。不过,不定期的加入是会影响整个队伍的互动;当我们要建立一个真诚同心的团队时,我们就要更用心和用力。面对工场的服事有时已令我们感到有不少压力,试问又如何有更多的心力来建立团队呢?不过,这也是重要和需要的一环……可以如何有能力地建立呢?深信没有比从上而来的话语是更有能力!感谢神,在述职期间的退修中,一位牧者在主日崇拜中藉腓立比书四章2至9节分享了「同心事奉」的信息。当时心中很快就想到新一个任期的功课——「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总结
是的,最重要、最终极的关顾永远源自我们的天父。同样,自我关顾和彼此关顾比远方的支持来得更及时。不过,教会和宣教机构在关顾宣教士方面有其独特的角色。正如Harry Hoffmann在第一届全球「宣教士关顾」会议(Global Member Care Conference 2012)中提出了「宣教士关顾」的金字塔模式(见附图): 神(God)、你(you)、关顾者或助人(people helper)、教会和小组(church & small group)、家人和朋友(family & friends)以及专业心理谘商/教练(professional counselor/coach)。作为「宣教士关顾」的金字塔中的一份子,教会和宣教机构仍需发挥她的作用。
正因爱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所以我们无法靠理性与程序来明白和表达。爱也是需要学习和历练,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将有助我们懂得如何情理兼备地去关心。愿圣灵帮助我们能作出有「心」度——更多明白和体会宣教士的需要,和「深」度——到位——的关顾。
(作者为神州华传宣教士,目前在泰国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