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神州華傳國際總主任)

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全國面積雖然不到二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多達二億四千多萬人,分佈在六千個島嶼上(全國由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組成,被稱為「萬島之國」)。爪哇島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因為全國百分之五十八的人口都是居於該島上。首都雅加達是最大城市,人口超過九百萬,是政治、文化、交通及工商業中心。印尼有三百多個民族及七百四十二種語言和方言;華人則是甚具影響力的少數族群,雖然人口僅佔全國百分之八至九,但國家大多數的商業及財富都掌控在印尼華人手中。

印尼無國教,但規定國民一定要有宗教信仰,然而政府僅承認六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印尼雖然不是伊斯蘭國家,但百分之八十六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以遜尼派為主),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基督徒約二千二百萬,佔全國百分之九(主要集中在印尼東部),印度教百分之三,佛教、儒教和原始拜物教約佔百分之二;大部份佛教徒為華人。

印華事工的需要

目前全印華人數目已增至二千一百萬,但大小華人教會只有六百間,華人基督徒估計數以十萬計。可是,有用華語的華人教會卻不到二百間,其他四百間都是以印尼語為主,原因主要是由於沒有華語牧者。然而,在印尼的華人中,可用華語溝通者約有四百萬,中國移民至印尼的大約三十萬人,來自台灣、香港及東南亞的華人大約二十萬,總數是五十萬人。這五十萬移民基本上只能聽懂華語,加上從中國前來的人數不斷遞增,可見華人福音禾場之廣大!

印尼華人教會本土化的趨勢與很多美、加、澳華人教會為新一代而發展的兩文三語(中、英文,粵、華、英語)教會有所不同。雖然在很多西方國家成長的年輕一輩都是以英語為主,教會也為維繫他們留在教會和吸納他們的同儕而開設屬於他們的聚會,在語言和他們的獨特文化中適切他們的需要。但至少仍有中文(粵、華語)牧者帶領、照顧和牧養以中文為主的華人會眾,以分流方式,同步發展教會。印尼華人教會所面對的困難是只朝向一面倒的方向──只有印語而沒有華語,出現華語事工斷層的危機。從分析可知,導致這現象的其中主要原因乃華語傳道人嚴重不足!

為何華語傳道人會如此缺乏?有幾個因素:

  • 懂得華文、華語的教牧人員年紀偏高(在五十歲以上),能應付工作需求的能力逐漸減低。
  • 自1965年華語學校被政府關閉之後,直到如今華校都不可以再開辦,直接導致印尼本土華人在華文方面的斷層。
  • 獻身的華人子弟本身都不懂華文與華語。
  • 懂得華文與華語的接棒人逐漸短缺,人力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 能用華文與華語教導真理與傳福音的神僕少而又少。

面對如此龐大的華語福音禾場,實在有必要尋找出路。印尼華人基督教聯會(簡稱「印華基聯」)為此向海內外華人教會發出呼籲,希望他們能施予援手,以協助振興華語事工。他們於去年初成立「華文福音發展部」,著意積極推動華語事工並培育華語傳道人。然而,要培育一位傳道人,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甚至更久的時間(兩年的語文訓練,加上神學課程)。在這段期間,他們急需尋覓適當的華語傳道人以供應眾華人教會的需要。他們最近提出的計劃是增加五十位華語牧者,以舒緩其屬下四百多間教會在華語教牧人力上的不足;期盼於不久的將來能達到此目標!

神州華傳的口號和第一步行動是「奔向骨肉之親」,以將福音帶給華人同胞,引領他們歸主並建立教會為重要任務。如今既然印尼的華人數目眾多(只比全台灣少二百萬人),理應成為一個重點開發的工場,不應被忽略。從差會的角度看,下面幾個方向都是值得考慮和可行的:

1.  與現存華人教會合作,做印華事工;

2.  與印華教會合作,做印華及本土跨文化事工;

3.  在華人中做開荒、植堂工作;

4.  在本土非華人中做開荒工作。

問題是有沒有這樣的工人?如果你對印尼華人或非華人事工有負擔,希望透過一個差會開展有關事奉,歡迎你與我們聯絡,以商談下一步行動的可行性。差會看見需要和機會,也願意回應呼聲,並在神的引導下憑信心拓展工作,無奈所遇到的困難是有工場、工作和工序,卻欠缺最關鍵的因素──工人。深信只要有工人肯出來回應神的感動與呼召,神必供應和帶領,因祂早已為祂的工作有預備;切望眾海內外華人教會支持和參與,配合有關需要和行動。

印華教會的使命

筆者常常覺得,類似印尼這樣的國家,當中的華人教會既要努力得著同語言的同胞,也要嘗試展開本國的非華人事工。從宣教的角度看,這就是本地的跨文化使命,因為印尼本土仍有不少最少得聞福音之民(尤其穆民)需要被幫助;馬來西亞等也是一樣。其實,嚴格來說,在這些本地的跨文化工作中,有很多可能只是近文化的事工,因為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雖然文化不盡相同,但總有某程度的共通點,只要加以掌握和轉化,都是得著這些群體的有利渠道和大好機會。

過去一般差會都把差派國(sending country)和受助國 (receiving country)區分得很清楚,其中原因是方便管理,但如今時代已大不相同,工場就在自家的門口。因此,必須好好運用資源,重整策略,部署前線後防的關係與配合,以加強發揮差會在地區的辦事處作用,一則徵召、差派跨國宣教士,二則也動員、協助教會承擔本土的責任,好讓宣教的功能得以更有效地發揮。

就如中國一樣,她既是宣教工場(福音入中國),也同時是差派基地(福音出中國),而「福音在中國」的事工重點正以本地和普世宣教為方向與目標,裝備、帶動中國教會的成長。印尼就是一個「小中國」,有「入印尼」的部份,也應該有「出印尼」的部分,同步並進,以此成為「福音在印尼」,引發印華教會成長的動力和動機。畢竟「走遍人居之地」才是大使命的最終目的,不管路有多長;期望神州華傳有一天能在印尼成立地區辦事處,以協助本土的同、近、跨文化事工,也動員跨地域與跨文化的常規與開荒宣教。